同性恋,又称同性爱,是性取向之一,是指只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具有这种性取向的个体被称之为同性恋者。在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中,也普遍存在同性性行为,但这与基于高级情感的人类同性恋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人类多元化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
除了人们窥探的眼睛和嘲讽的行动,同性恋夫妇不得不面对很多其他的问题,他们以至生活在阴影中。人们常常无法了解,除了性取向不同之外,同性恋夫妇没有什麽不同。
同性恋经常被人以为是一种病态,并且出於各种不合理的缘由,被人们排挤,也遭到激烈的反对。 人们反驳的其中一个理由是「同性恋之间的爱情没有永久,只是一个阶段!或者说同性恋没有固定的伴侣!」
但是,理想中,同性恋用本人的真爱向人们证明了他们的爱情能够和异性恋一样坚贞,以至比异性恋之间的爱情更持久
来自佛罗里达州的一对同性恋伴侣经过在社交网上重新创作和分享的照片庆贺了他们25年的相依相伴!他们用彼此间的爱情向人们诉说着,同性恋之间的爱情能够有真爱!
这对伴侣就是今年54岁的尼古拉斯·卡德罗和52岁的库尔特·恩格利。他们在1992年第一次在教堂里相识,并於2008年结为了合法夫妻,两人相爱走过了25年,向世人展现了同性恋不只仅是一个阶段。他们的浪漫照片给我们带来了爱情能够永久
同性恋分别有两种相关概念:
一、同性恋,又称同性爱或同性吸引,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为同性恋的两种种类,是指个体只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性欲的现象。
二、同性性行为,是指非同性恋者和同性发生性行为的现象。
性取向和性愉悦有关,但不等同于性行为。一个异性恋者可能会发生同性性行为,一个同性恋者也可能会发生异性性行为,这一切的前提是:特殊境遇。例如:一个异性恋者在长期缺乏异性的环境中,有较低几率会将同性幻想成异性发泄性欲;一个同性恋者可能会因为各种外界压力而和异性结婚,并被迫和异性发生性行为。但这并不代表他/她们的性取向发生了转变或对不符合性取向的对象产生了爱情,也不代表人们能在不符合性取向的对象身上获得性愉悦。相反,当人们和不符合自身性取向的对象发生性行为时,会异常的痛苦、恶心或性愉悦不足。仅依靠性行为判断性取向完全不可靠,区分性取向、性愉悦和性行为是很重要的。
性取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各种性取向并无优劣之分。关于性取向的产生有很多种理论,当今绝大多数科学家、心理学家、医学专家认为性取向是先天决定的,美国心理学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发表的一篇科学文献表明:长期的实验记录证明,同性恋是无法被“矫正”的,性取向无法改变。[3]
许多研究人员早已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同性恋有深厚的生物医学基础,同性恋者的性取向是由同性恋基因决定的,无法通过后天改变,不是一种选择,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2]
部分同性恋者在12岁时,就已经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了,另一部分同性恋者要在12岁~16岁的阶段继续探索自己的性取向并逐步确定下来,绝大部分同性恋者在20岁的时候都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性取向了。但是也有一些同性恋者可能在40~50岁时,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并深信不疑。
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同性恋者意识到自己性取向的早晚,与个人经历、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有很大的关联。这是因为异性恋在数量上占据碾压性的优势,同性恋者很难在周围充满异性恋者的环境下,像异性恋者一样从小认知自己的性取向。年幼的同性恋者充其量只会疑惑自己为什么不像周围人一样对异性感兴趣,但不会发觉自己是同性恋。这就是“后天同性恋”的由来,实际上这些“后天同性恋”只是过晚意识到自己性取向的同性恋者罢了。当然,前提是这些人从未对异性产生过爱情和性欲,否则就是过晚意识到自己性取向的双性恋者了。
性命不是苦中醇蜜,烦中取乐,不是看花绣花,不能雾中看花,游戏性命;性命是由铁到钢的锻造过程,性命是走向人生辉煌的风帆;性命需要道路如高天,智者如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