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是一种态度,欢迎来到时尚女性网!
收藏本站
 
聚焦·乐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乐活> 财经
 
我国从内化走向外化金融外包成新发展趋势

 金融科技公司扎堆技术输出、企业服务的另一面是:传统金融机构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金融生产从内化走向外化。

  

金融全球化,校园贷,新金融

  最近回看了一下过去一两年馨金融的内容发现,新金融真是个“变幻莫测”的行业,今天刚刚登上风口、明天可能就种种跌落;今天还觉得挑战重重、明天可能就柳暗花明。

  前一种情况如各种现金贷、校园贷、首付贷业务等;后一种情况嘛,比如,这几年金融科技公司说的比较多的技术输出、企业服务,毕竟这些金融科技公司要撬开金融机构的大门也并非易事。

  但如今看来,短短一年,金融科技公司尝试技术输出、企业服务的模式,已经从个案变为了一种现象,甚至趋势。究其原因,其实并不难理解,这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是金融科技公司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金融机构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

  只是,这个过程远比我们预期中快了许多。

  因为最近频繁跟一些朋友交流了一下金融科技公司技术输出的话题,今天整理下跟大家分享:

  为什么金融外包会是大势所趋?

  金融机构需要怎样的企业服务?

  新金融的“共生”生态能否实现?

  一、金融外包的内生逻辑

  从颠覆、到合作、再到共生,在短短几年内,新兴金融业态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关系已经走过了若干个不同的阶段。

  最近一年,我最深刻的感受之一便是:那些背负着“冲击传统金融业”之名的新兴金融业态纷纷开始了“去金融化”的过程,以科技和数据之力开始建立技术输出、企业服务为主的商业模式,这成为了不少金融科技公司的终极定位。

  如果说去年在谈及分工协作还显得金融科技公司们有些一厢情愿,那今年,随着腾讯、蚂蚁、百度金融、京东金融和苏宁相继牵手五大行,这种“共生”的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地接受。

  最近看了一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朱民的演讲,他谈到了这种金融“外包”的必然趋势和内生逻辑,深以为然:

  金融机构以前产品的设计、生产、分管、配置、销售完全是在一个机构内部产生和进行的,不管这个机构大和小,生产的流程是内生的。金融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内生的环节,逼迫着把这个内生的环节外生化、社会化、商品化、产业链化。

  所以,金融技术把这个产业拉长、拉细,使得金融科技企业能够通过专业化和细分市场并入供给链。这个链条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具体包括:成本的商品化、利润的共享化、风险的共担化、合作的伙伴化。

  过去,我们更多地是站在金融科技公司的角度来试图阐释,它们转而发力技术输出、企业服务的原因。但朱民的这段话却从整个金融业发展的角度解释了这种分工协作的必然趋势。

  既然有了市场需求和必然逻辑,那么自然就有供给服务的一方。

  目前,市场上提供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的可以归纳为四类机构:

  1、传统的IT服务商,如IBM等;

  2、脱胎于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公司,如兴业数金、招银云创、平安壹账通等;

  3、新金融巨头,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

  4、独立的科技服务公司,如PINTEC、同盾等。

  这些公司都瞄准了金融业务链条中,提升效率、优化体验的机会,它们希望以更纯粹的科技公司定位示人,希望凭借自己在科技和数据上的积累,以及对金融业务的理解构建一种行业壁垒更高、可复制性更强、市场前景更广阔的商业模式。

  二、从技术买卖到业务流重构,金融外包从1.0到2.0

  事实上,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并不是最早尝试为金融机构做技术服务的“外包商”。早在上个世纪,包括IBM、微软、甲骨文等公司便开始为金融机构提供各种软硬件、IT系统、咨询策略等外包服务。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将上一个阶段的技术输出和企业外包归纳为两点:

  1、他们跟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更多是基于产品、服务或者解决方案的交付,其商业关系实际上是买卖的一个关系。

  2、通过这种企业服务,金融机构可以压缩业务成本,改善存量业务的流程,提升效率。

  如果说以IBM等IT企业为代表的金融外包模式是1.0阶段,那么,眼下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则希望以端对端的产品设计模式、更深度的利益共享机制提供2.0阶段的金融外包服务。

  整整一年前,PINTEC做了分拆重组,将TOC的业务拆分独立运营,以专注于技术解决方案的开发。现在他们开发的“读秒”智能信贷引擎和“璇玑”智能投顾引擎,已经与多家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展开合作。

  “IT领域的服务外包、技术外包就好比修路修到了家门口,但现在我们需要把路修到厨房、修到卧室。”PINTEC集团CEO魏伟解释到,过去IT企业在研发完一个产品成后交付给金融企业即可,但现在产品出来后如何落地、如何运营可能所面对的挑战更大。

  以信贷风控产品为例,在魏伟看来,前几年市场上也有不少可对外输出的风控决策模型,但那只是从局部的提升了风险判断的效率或能力。而一个完整的信贷解决方案可能需要从获客到贷后完全打通,“端对端”的解决问题。

  “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来说,不仅仅是需要一个大数据引擎,更需要合作伙伴对互联网用户、渠道和产品运营的深刻了解,通过技术手段帮助机构重构业务流。”魏伟称。

  不仅要掌握科技能力,理解金融业务,还要将这种能力和理解融合并应用于互联网的生态中。这是眼下,中国金融科技公司所面临的机遇亦是挑战。如果说金融外包1.0是IT系统的外包,那2.0就是技术+业务的深度合作。

  “金融业务的链条被拉长、拉细了,渠道、场景、客户、运营等等,我们必须把每个环节都数字化、模块化,这样每个环节的效率都能提高和优化。”魏伟认为,这并不是什么颠覆性的做法,而是金融科技进步和业务流程细分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他进一步举例到,比如,不同的场景、平台获取的客户质量不同、贷款意愿、获客成本也不同,如果直接购买流量,不仅价格昂贵,可能最终效果也并不好。所以,这一块我们也会模型化。

  陈胜强在谈及京东金融模式时,同样强调了这一点。

  2.0模式下的企业服务,除了需要成为利益共同体、实现价值分享,更重要的是还要可以服务金融机构的核心价值创造环节,例如,获客、运营及风控。既要提高效率、改善体验,还要增加收入,甚至形成新的商业逻辑。

  “就像嵌入金融机构的‘芯片’。”魏伟总结到,虽然手机厂商有很多,但绝大多数手机的核心芯片都来自高通。“这也是我们的小目标,成为嵌入中国金融业核心业务的驱动引擎。”

  三、结语

  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业态之间的鸿沟正在收窄,随着整个金融体系的迭代、演进,金融监管的不断完善,行业出现专业化的分工也是必然的趋势。不过,随之而来的挑战同样不可忽视。

  比如,朱民就提到,到科技的力量介入以后,改变了传统金融业供给者、需求者、基础设施、监管者这四方运行和经营模式的生态,经营和运行的主导权改变了。在未来的金融生态中,监管和法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道阻且长。

  不管是那些转变姿态,积极拥抱金融科技的传统金融机构;还是那些希望通过提供技术输出、企业服务而融入金融生态中的科技公司,可能都要做好准备来适应更多的变化和挑战。

  亿欧智库正式发布《2017中国智能金融产业研究报告》,该报告在梳理智能金融概念、宏观环境和公司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七大应用场景,并分析了金融机构的智能金融应用以及互联网巨头的布局,最后总结了智能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详情点击:《2017中国智能金融产业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7-10-6
分享:
打印』 『关闭

 
 
 
 
 
 
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募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

减肥 Reduce weight

名人减肥    运动减肥
减肥食谱    排毒减肥

彩妆 Makeup

流行妆容    化妆技巧
化妆步骤    美妆资讯

美容 Cosmetology

明星美容    护肤方法
问题肌肤    饮食美颜

商聚汇 Business

名商访谈    品牌排行
商业快讯    企业动态

美食吃喝 Cate

家常菜谱    美味粥汤
甜品美酒    异国西餐

感情弹 Feeling

单身空间    恋爱技巧
亲情友谊    同性相恋

广告咨询QQ: µã»÷ÕâÀï¸øÎÒ·¢ÏûÏ¢    在线联系QQ: µã»÷ÕâÀï¸øÎÒ·¢ÏûÏ¢

时尚女性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89568759号 Copyright 2016-2020 show052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摘编 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